郭少俊 简介 作品

人物名称:郭少俊
出生地址:广东潮州
出生日期:1967.10
行业类别:潮州木雕
荣誉称号: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品:《郭子仪拜寿》、《陆文龙双枪战五将》、《四君子》
人物简介
郭少俊,木雕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现任:潮州市潮安区郭少俊木雕艺术馆馆长、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专家、广东省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潮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潮州市潮安区第六届拔尖人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郭少俊先生出生于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木雕之乡后郭村,创作出的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艺术元素,以工笔画、写意画形式表现构图,布局及效果在保留传统的精髓同时富含艺术视觉冲击力,是保留原有传统同时具备创新的潮州木雕传承人,获得社会各界好评。三十年多的木雕创作生涯中,郭少俊木雕作品参加国家级展览评比,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工艺美术最高奖百鹤奖等。
人物经历
郭少俊,1967年 出生于广东省民间传统木雕之乡-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后郭村,1984年跟随父亲学艺,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木雕师傅,潮汕地区很多寺庙都有郭少俊父亲的作品。郭少俊从小喜爱画画,有一定的美术天赋,而且美术功底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得到了上一辈人认可和称赞。后来,父亲身体欠佳,为了多点收入,20岁的他放弃了这项手艺外出深圳打工,期间依然对美术如痴如迷,最后在父亲的鼓励和自己坚定的信念下重新拿起雕刻刀,从此与木雕结下不解之缘。他在继承了父辈的传统木雕神像、佛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刻苦钻研,拥有多变的古建筑木雕图稿的设计能力,对古建筑木雕的雕刻技法及研究更是得到行内专家的高度肯定。多年来的古建筑木雕作品遍布泰国、新加坡和粤东各地庵寺、庙宇、祠堂。于2000年创办“俊艺木雕厂”,并培训授徒,带领一帮技术骨干,设计创作出一批庵寺、祠堂等古建筑木雕作品,如潮州名胜“古大士庵”、“宝寿庵”、“叩齿庵”、“永坚公祠”等。自2006年以来,潜身于工艺品挂屏、艺术作品的研究,把自己最为拿手的“人物雕刻”运用到工艺品艺术品中,人物神态与花鸟动态的刻画,自幼有美术基础的他在图稿设计上,以工笔画手法结合木雕技法,从整体布局到细节的刻画,做到主次分明,博采众长,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审美概念与艺术手法,掌握了较高的技法,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风格,是潮州木雕世家的第三代传承人。个性特点
把自己最为拿手的“人物雕刻”运用到工艺品艺术品中,人物神态与花鸟动态的刻画,自幼有美术基础的他在图稿设计上,以工笔画手法结合木雕技法,从整体布局到细节的刻画,做到主次分明,同时郭少俊对作品的设计,画面上敢于放大、夸张化,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博采众长,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审美概念与艺术手法,掌握了较高的技法。艺术成就
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银奖,并被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博物馆、潮州广济桥非遗展室、潮安非遗馆、潮安人民检察院等机构收藏,中国知网、人民网、南方网、搜狐网、潮州日报、潮州电视台、潮安电视台等都曾对郭少俊进行纪录片等相关报道。2014年著写《永不褪色的潮州木雕之美》、2015年著写《浅谈潮州木雕在建筑物中的装饰运用》、2017年著写《试谈潮州木雕的人物角色》、《浅析潮州木雕的自然表现力》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陶艺》、《广东工艺美术》、《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论文集》等。作品《报春图》编入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曾受邀雕刻国学大师饶宗熙、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等知名人士题字牌匾和各艺术馆牌匾。多件作品被社会单位、高校等选送给知名华侨陈伟南百岁诞辰贺礼等。2018年9月由广东省文化厅指定,代表潮州木雕参加第十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广东省(潮州木雕项目)仅一人。2018年10月出席国家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并被聘为“常务委员”。荣誉职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潮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潮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协会会员
潮安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品
郭少俊《八骏雄风》
郭少俊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