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来喜 简介 作品

人物名称:张来喜
出生地址:江苏扬州
出生日期:1961年
行业类别:红雕漆艺术
荣誉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品:《东山对奕图》《秋山无尽》
人物简介
张来喜,1961年出生于扬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漆艺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省级“非遗”传承人、省中青年专家等。领衔复制故宫檀木龙椅,在红雕漆领域拥有三大专利作品。
人物经历
高中毕业后,张来喜选择上扬州工艺美术学校,接受系统的工艺美术理论教育。张来喜回忆并感慨道,学业压力很大。“当时扬州工艺美术学校的学制是两年,两年内要学会很多内容。第一年学绘画基础,白描、素描、美术理论都要学。我那时几乎算是白纸一张,门门功课都很陌生。学校授课的节奏也非常紧,常常一门专业课还没来得及理解透彻,就已结束,又开始下一门学科。”
在张来喜的印象中,学习时间总是不够用。他加班加点,每一天画图都熬到深夜,自己却不知疲倦。“那时,除了上厕所,屁股几乎不离板凳。”
课业之外,张来喜还拜了许从慎大师修习国画。“当时许从慎并非我们的任课教师,而是由学校专门请来讲授书画课的。我当时深深敬佩许从慎的学识,通过旁人介绍,拜许从慎老师为师。当时,许老师独自在扬州生活,我到老师家中,帮他打扫房间、做饭做家务。后来,许从慎老师被我的好学精神所打动,便把国画技法倾囊相授,也使我的美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由于张来喜的刻苦与好学,使得他在一百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也因此被挑选出来学习雕塑专业,而雕塑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毕业时,作为尖子生,张来喜享有优先选择实习单位的权利,他选择了自己心仪的红雕漆。“我去扬州漆器厂参观,看到师傅们在做工,技法纯熟地雕刻出一件件漆器,心里非常喜欢。”
就这样,张来喜毕业后进入扬州漆器厂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小学徒。“进入工厂之后,师傅首先让我从磨刀开始学起,这一磨就是三个月的功夫。因为磨刀是学徒的第一步,磨练的是耐心。刀磨不好,雕漆肯定也做不好。刃口要磨得薄,薄如蝉翼;要磨得平、平得呈一条直线。每天下班前,要将磨好的刀呈给师傅检查。一开始我总磨不好,挨了不少骂。”
出于不服输的个性,张来习暗下苦工,很快便掌握了技巧。“那时手磨掉皮经常的事,每天回家,手疼的不能下水。当时我心里抱着一种信念,坚持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享受磨刀的过程。”
三个月磨刀期满,师傅开始教授基本功。从最初的涂漆,到底纹制作,每一道工序张来喜都学习了一遍。除吃饭睡觉,他的心思都在雕漆上。这番苦功夫如今还能通过他伤痕累累的手掌上洞见一二。“我抓刀的右手指变得比左手指粗大,指腹肌肉变了形。手指上没了指纹,因为被刀柄磨平了。手上留下大大小小不同的刀疤,手心甚至被刀扎穿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来喜凭借扎实的功底,雕出的一件牡丹小花瓶,竟被厂长误认为是出自一位老师傅之后。自此,张来喜出师了。
荣誉职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漆艺委员会委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
省级“非遗”传承人
省中青年专家
代表作品
张来喜作品一
张来喜作品二
张来喜作品三
张来喜《秋山无尽》
张来喜《溪山胜境》
张来喜作品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