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师的回望!感悟“修、齐、治、平”

玉雕师的回望!感悟“修、齐、治、平”图片
原标题:玉雕师的回望!感悟“修、齐、治、平”
回望来时路,感悟“修、齐、治、平”
秋风萧瑟,人心浮动,
四季仍在轮回,剧情还在发展;
每个人的一生都犹如一部直播剧集,
没有彩排,亦不能重来,
但演绎终会停止,
所以每一刻都需要你我认真对待……
持续关注我们的网友会发现,
从8月份开始,
《玉雕説》的内容已经做出调整,
不再以玉雕技术和学习方法为主。
一方面,是因为那些系列性的玉雕技术知识内容,与认玉识玉文章,
对爱好者自学而言已经足够;
另一方面,
则是缘于我们自身对玉雕文化理解的加深,
将玉雕上升至文化层面,
就不应再仅包括那些技巧性的雕刻技术,
更多需要你我体会文化的共通性,感悟其对人生的意义……
三少最近在读传统经典文学时,
结合我们自身的发展就有了一些小感小悟,
“四书”之《大学》第一章中讲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致其知”:让自已得到知识和智慧;“格物”:研究、认识世间万物;“庶人”:普通百姓。)
这也是我们所说“修、齐、治、平”的由来,
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文中的“国”并非今日概念之国,
而是需结合到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来理解,
应是小“诸侯国”,或者“邦国”;
结合到“我和我弟”玉雕文化推广这件事儿,
就是希望所有喜欢玉雕,爱好玉石的“天下人”,
对玉石、玉雕文化都能够有一定的深入认识,
进而在其文化影响力之下,让生活更美好……
(三少作品·牛衣对泣)
起初我们选择了玉雕爱好者这个群体,
希望通过梳理出的【三少玉雕学习体系】带他们学习玉雕、玩转玉雕,
进而感受玉雕文化带去的自身改变,
现在看来这属于在“改变他人”——
希望爱好者们能够通过学习体系里的方法提升自身技术,
但是忽略了“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等事物的本末发展规律,
和学习中“物格、知至、意诚、心正”的重要性,
所以现在三少的写作方向也做出了相应调整,
俱乐部现在的系列视频直播节目《玉雕茶舍》也在调整,
在玉雕文化推广的路上,从我们自身做起……
(三少雕刻实录)
结合每一件作品、每一份订制,
感受玉雕与文化的融合,
体会玉雕文化的具体呈现;
结合我们自身对玉雕文化的理解,
对行业点滴的体悟,
分享我们的成长经历,
带给大家落地的玉雕文化感悟;
认真对待和玉石、玉雕相处的每一刻,
让认知汇集,将收获汇总……
最后分享,
《荀子·劝学》选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三少作品·关帝“秋”)
秋寒萧瑟时,来年春风至;
心浮勿气躁,人生贵恒实。
(部分配图源自网络)
文|玉三少
助审|猫哥
责任编辑: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