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玉雕“传统题材”有感分享

面对玉雕“传统题材”有感分享图片
原标题:面对玉雕“传统题材”有感分享
玉雕人,面对“传统题材”有感分享
传统玉雕题材,
是如今很多创新者极力想挣脱的行业“枷锁”,
也是很多玉雕人坚守的文化阵地,
那么在作品的设计创作过程中,
面对传统题材,
作为玉雕人该如何选择呢?
今天,三少就来和大家分享下我由此引发的思考……
首先,传统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有人看来是守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阻碍;
有人看来是财富,是继续前进的重要基石。
玉雕中的传统题材也是如此,
不同人眼里有着不同的意义,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与继承发展……
玉雕传统题材的产生都有相应的时代因素,
了解这些能帮我们更好的认识历史人文,
也能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创作思考……
玉石,自古就不是普通的大众消费品,
由其特定的服务对象,
皇宫贵胄、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乡绅富商,
所以琢玉的手艺人以能满足这些群体的需求谋生,
构思创作着各种玉石雕刻图案……
皇权威仪,明君在上,
自然“太平有象”的奉承之意;
家族显贵,兴旺长盛,
盼“辈辈封侯,代代拜相”的美好祈愿;
淡雅清高,茶香墨砚,
君子“有节”,孤芳自赏,不谄媚随流,吾等独秀;
家财万贯,源源不断,
期 “遇百財”入室,“马上有钱”运开;
等等诸如此类,
都能看到有明显的指向性……
漫长的发展创作中,
虽时代在变,雕玉主体在换,
但是能够消费和欣赏的群体却没变,
这种供需关系影响着玉雕作品的创作发展,
直至今天也依然如此,
更多的作品是为了有特定需求的人群而雕,
而非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
或替客户精神需求订制而做,
因此行业内出现了“做有思想玉雕”的呐喊……
有人会说当今有消费能力的人群在不断增加,
大众的生活水平也在持续提高,
怎么可能还和过去的消费群体一样?
不错,本质上并未变化;
对此,三少认为有这样两个原因:
第一,玉石文化普及程度不够,
虽然时代在进步,雕刻技术在发展,
但是人们对传统玉文化了解不足,
容易忽略被雕工所掩盖的玉雕作品应有的文化内涵,
比如“马上有钱”“代代数钱”,
在三少看来已经有些俗(工)大于雅(玉)了,
但是依然会有很多人看到时会津津乐道……
金钱固是好东西,但需踏实努力的有道而取,
才能心安意乐而花,
绝非是一个外物玉石挂件就能带来的……
第二,玉雕人的盲目继承,
玉雕是一种表现形式,
需要能够在表达自己人生思想的同时,
引导消费者关注玉石文化,
或代替他们订制出有文化韵味的玉雕作品,
这也是当今玉雕人肩负的一份责任与义务,
能够让玉雕文化与时俱进……
盲目继承传统的玉雕题材,
只能在技术工艺上更新换代,
但是在文化意义方面并未改变……
相对于过去而言,
如今的消费群体虽然更加多元化,
但是能够接受手工雕刻专属订制的人群和中高端玉石消费群体则并无太大不同;
大多普通消费者都由“机雕”和普工手雕来服务,
关注的是玉石,而非玉雕工艺文化,
所以说,现在能够消费和欣赏的人群并没有变化……
传统玉雕题材,
形成于漫长的历史相传和特定环境;
作为当今的玉雕人,
应该结合当下的时代人文,
使其更进一步,做出有传承的当今玉作……
(配图源自网络)
文|玉三少
助审|猫哥
责任编辑: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