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釉光 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亮相“首博”
发布时间:2017-04-28 851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生如磬”是醴陵瓷器所受的美誉。它的釉下五彩瓷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今天下午,“历史的釉光——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展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和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

历史的釉光 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亮相“首博”图片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生如磬”是醴陵瓷器所受的美誉。它的釉下五彩瓷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今天下午,“历史的釉光——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展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和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原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等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和湘籍在京老同志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展览是由株洲市人民政府和醴陵市人民政府特别推出的近年最大一次釉下五彩瓷珍品展览,目的是为了弘扬传统技艺,推介湖湘文化,展示釉下五彩瓷的独特风采,同时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
醴陵的陶瓷生产史可追溯到汉代。最早烧制瓷器是在宋元时期。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官员熊希龄会同醴陵籍举人文俊铎,在醴陵“立学堂、办公司”,在总结传统陶瓷技艺的基础上,吸收中外陶瓷科技新成果,采用自制釉下色料,首创釉下五彩瓷,为当时最高水平的细瓷生产工艺。新中国成立后,醴陵釉下五彩瓷又以其精湛技艺和至高品质,被选为毛主席用瓷和国家宴会瓷、陈设瓷,并多次作为国礼馈赠给外国元首。釉下五彩瓷因此获得“国瓷”的美誉,醴陵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色官窑”。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手工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次“历史的釉光----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将展示清末民初以来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艺术珍品,很多还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集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于一体。展览将于6月20日闭幕。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 上一篇:三大瓷器展“五一”齐聚首博
- 下一篇:“时代造像者”吴为山:江苏发展大会是一个壮举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0 条相关评论